《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跟巨人集团的史玉柱面临的情形一样,联想正陷入电脑业的寒冬之中。国际电脑品牌商猛烈地冲击市场,而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机关事业单位的采购能力却不见起色。
眼下一个要命的事情是,联想到底该往何处去。
此时中关村几乎所有的知名电脑公司都放弃了最艰难的自主品牌经营,退而做跨国品牌的代理——长城做的是IBM,方正做DEC,四通做康柏,而业界风头最劲的史玉柱则已经宣布转战保健品,这些对联想高层的决策都有不少的影响。
就是在这一点上,公司的两大灵魂人物,柳联想和倪光南发生了致命的分歧。
退缩或转行,都不是他们的选择,分歧发生在突围的方向上。
倪光南决心为联想创造新的技术制高点,他选中的方向是“芯片”。
此时国际上,芯片技术日新月异,英特尔等公司把持着技术的方向。如果联想能够在这一领域获得突破,将一举确立其在全球电脑产业中的地位。
然而,倪光南的方案却出人意料地遭到了柳联想的反对。在柳看来,芯片项目风险巨大,非联想现有实力可支撑,中国公司在技术背景、工业基础、资本实力及管理能力等方面,都
还无法改变世界电脑行业的格局。
“你虽然不懂计算机技术,可是你懂市场……”柳联想很诚恳道,颇有点跟这个相差几十岁的年轻人请教的意味。
不过,在秦东的身上,他也看到了与自己相同的东西,都是市场至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